“快看,是敖丙欸!”2月13日,湖北省科技馆一楼院士成果展厅内,观众兴奋地凑近讲台争相目睹3D打印产品。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吴甲民教授手中,3D打印出的小白龙活灵活现,龙鳞精细纹理毕现仿佛要随时升空。在这场“科学家讲故事”系列科普课堂——“神奇的3D打印”里,尖端技术走进了观众的视野。


紧接着,吴甲民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,他从航空航天、生物医疗、工业生产、日常生活和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举例。“我国长征五号主承力构件钛合金利用芯级捆绑支座,成功减重30%。我国所产的战斗机燃油喷杆,更是灵活利用3D打印技术将15个零部件整合成为了一体。”吴甲民自豪地介绍道。生物医疗领域的化腐朽为神奇更引发观众翘首,“大家回想自己看牙科的经历,是不是感觉非常贵?这是因为身体结构因人而异,植入体形状各异,难以制备和匹配。”吴甲民以3D打印人工脊椎和下颌骨的真实案例,介绍了该技术如何破解个性化医疗难题。在日常生活中,3D打印的应用从编织服饰到力学适配鞋底,更是充满定制感的现实。
满满的45分钟课程,市民朋友收获满满,不少小朋友对材料学科充满了好奇,和吴甲民进行了交流。吴甲民也向小朋友们发出了邀约,“如今3D打印技术对多层次人才需求迫切,尤其是研究型、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。也希望在座的小朋友能考到华科从事材料学,今后大有作为。”科普课堂结束后,家长和孩子们仍流连于展台前,或是指尖轻触3D打印模型的精密纹路,或是兴奋地与吴甲民询问相关问题。
2025年,“科学家讲故事”系列科普活动将继续在湖北省科技馆院士成果厅推出,为公众开启与顶尖学者零距离对话的窗口,持续揭秘前沿科技密码。每次活动邀请一位院士专家、行业领军人物、科普达人就某一主题内容,面向观众开展长达30分钟左右的主讲课程,以期通过科普课堂,弘扬科学家精神,面向社会大众传播普及科学知识,提升全民科学素养。